原題目:這場春天的會議,為何能影響四十年|睡前聊一會
睡前聊一會兒,夢中有世界。大家好,我是黨報評論君。40年前的今天,我國正在召開一場隆重的聚會。這場會議,讓已經86歲高齡、久臥病榻的郭沫若不顧醫生、家人的勸阻,執意要去加入。他說:“我是科學院的院長,這樣主要的會議不能不去!边@場與科學有關的重要會議,就是1978年3月18日-31日在北京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。
不只是郭沫若,這場會議簡直是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鬧企盼。當時會議要召開的新聞宣布不到一周,國度科委和中國科學院就收到了近2000封熱忱彌漫的來信,收到向大會獻禮的科研結果和各類物品五六百件。一位遼寧的87歲老中醫劉慶先在來信中寫道:“我懷著無比激昂的心境,將我行醫多年積聚的醫治高血壓的教訓和驗方,獻給祖國,向科學大會獻禮,獻給全國高血壓病患者……”實在,只有稍稍回想一下科學大會前夕我國科學衰微的境況、科技職員辛酸的遭受,就不難懂得,為何這次大會能如斯振奮人心。
在電視劇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》中有這樣一個細節,鄧小平派人去邀請有名科學家蘇步青參加科學與教導工作座談會,蘇步青手捧請帖熱淚盈眶,由于從今當前就能夠名正言順地研討數學了。而事實中的全國科學大會,同樣有不少人淚灑現場。在英國牛津大學和盧瑟福高能研究所學習過的陳佳洱,曾一度被剝奪進行科學研究的權力,意氣消沉的他賣掉了所有與專業相干的書,感到這輩子再也不可能搞研究了。從這次大會再動身,這位物理學家一路走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北京大學校長。全國科學大會召開,重申“科學技巧是出產力”,明白提出“四個現代化,要害是科學技術的古代化”,解放了中國的科學事業,也給千千萬萬個像陳佳洱這樣的常識分子帶來了新的盼望,帶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折。
其實,科學在國家發展、社會解放的征程上始終表演著先導的角色。上溯至1919年,新文明活動就是高舉著“民主”和“科學”這兩面旗號,“德先生”“賽先生”的口號聲高入云。1978年的全國科學大會,也不只是科技范疇的撥亂反正,而是全部社會思維解放、發展轉型的預兆。鄧小平在科學大會上的講話,其實是宣示了將來國家發展新的策略,那就是尊敬知識、尊重人才、二心一意搞四個現代化建設?梢哉f,在改革開放的征程上,科學是先行者。
現在,改革開放走過40年。以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為出發點,在40年的征程上,多少代人抱守“科學有險阻,苦戰能過關”的精力,勇攀科學的頂峰,實現了我國從“迎來科學的春天”,到“占領一席之地”,再到“成為存在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”的一次次奔騰。假如說,改革開放是開啟了“科學的春天”,那么今天,我們的科學研究更是走向“黃金的時期”。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,“發展是第一要務,人才是第一資源,創新是第一能源! 對科技的器重日益加強,創新發展的環境一直改良,讓我們的科技妄想有了更多開花成果的泥土。今天,我們回望40年前的那場嘉會,正是要回望那份改造立異的精神,為本日科學之發展、社會之提高注入更多的活氣與愿望。
在全國迷信大會的落幕式上,郭沫若的書面發言《科學的春天》讓無數人為之沖動高昂,他說:“我的這個發言,與其說是一個老科學工作者的心聲,無寧說是對一部巨著的冀望。這部巨大的歷史巨著,正待咱們全部科學工作者跟全國各族國民來獨特盡力,持續發明。它不是寫在有限的紙上,而是寫在無窮的宇宙之間!苯裉斓奈覀,同樣是這部前后接踵的巨著的書寫者,寫下我們的創造,寫下我們的斗爭,寫下我們的幻想,也就寫下了屬于我們這代人的恢弘篇章。這樣的篇章,同樣不僅是寫在有限的紙上,而是寫在無限的宇宙、無限的歷史之中。
這恰是:科學有春天,翻新無極限。抱守初心志,定能書新篇。(人民日報中心廚房?思聊工作室?張凡)
義務編纂:張義凌